欢迎来到西南政法大学干部培训网!

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

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

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重庆市政法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

  • 干部培训咨询热线:
  • 400-072-5559
    干部培训项目总览

热门培训项目

西南政法大学干部培训
当前位置:干部培训教育网 > 西南政法大学 > 综合资讯 > 机构新闻 > 正文
综合资讯

咨询热线:

400-072-5559
在线获取干部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备注:
联系客服

学起来!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发布时间: 2022-10-21 15:05:33   浏览次数 : 334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学起来!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会议开幕后,西南政法大学全体师生密切关注,反响热烈,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今天,学校部分党员干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畅谈学习体会。

党委副书记 吴钰鸿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坚持“两个结合”,是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最好的坚持。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同时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集中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理论探索和创新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党委常委、副校长 袁永新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新时代十年是非凡、关键、伟大的十年,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那就必然要求在前进的道路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土壤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市监委驻西南政法大学监察专员 李蕾

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

新时代学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广西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第二个牢牢把握”,就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基层党组织来说,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键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六个坚持”,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深刻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于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学校纪委、专员办要在学思践悟中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认真履行监督专责,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突出问题导向,敢于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北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三重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因此,只有切实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悟其义守其则,才能切实把这一理论成果贯彻落实到立德树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一是坚守“姓马”的根本立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只有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二是坚定“姓党”的根本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只有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从而全面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三是坚持“姓社”的根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履行好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才能更好地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邓斌 教授

新时代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注重宣传、教育、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实质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需要我们聚焦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任务,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发展,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文学平 教授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理解。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离不开对其现实基础、鲜明特征和世界意义的深刻理解。

我们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性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现实基础;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征;我们党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引领时代前进,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世界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商爱玲 教授

守正创新步履不停,行稳致远绘就新篇

守正创新步履不停,行稳致远绘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就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新。一方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本质上来讲是科学、是真理,是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今天的发展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根深才能叶茂,凝魂才能聚气。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行稳以致远,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谱写绚丽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耿密 副教授

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底色。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坚持人民至上,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了“以民为本”的中国传统治理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深化改革,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坚持人民至上,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坚持人民至上,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不惧任何风雨和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底气与勇气的根本来源。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亮 教授

坚定历史自信,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马克思指出,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因此,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历史的本质应是变革的实践或革命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宏阔历史画卷,是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实践。时代的问题呼唤时代的真理。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最终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和能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形成了根植于中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理论成果和文化。这是党和人民以历史主动精神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百年征程是历史变革实践的继续,更需历史自信。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而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以坚定历史自信去主动面对百年大变局的社会变革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俊 教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之源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是人民最珍贵的智慧。新时代十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逐渐成熟,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劲的生命活力,那就是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六个坚持”:第一,坚持人民至上,强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要旨;第二,坚持自信自立,激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源泉;第三,坚持守正创新,确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方向;第四,坚持问题导向,擘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韬略;第五,坚持系统观念,奠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逻辑;第六,坚持胸怀天下,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潘宇鹏 教授

准确把握“两个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行动的指南”,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实体性内容”当中去,正确地把握我国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具有马克思主义导向的提升,也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将继续引领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


推荐文章
干部培训教育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72-5559删除。
干部培训教育网
全国高校党政干部培训、传统文化培训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主流知名高校和传统文化培训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给您实实在在的方便。

培训电话:

400-072-5559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蔚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ICP备1801763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000号     网站地图     XML地图
获取方案 在线咨询 培训电话
400-07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