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南政法大学干部培训网!

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

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

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重庆市政法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

  • 干部培训咨询热线:
  • 400-072-5559
    干部培训项目总览

热门培训项目

西南政法大学干部培训
当前位置:干部培训教育网 > 西南政法大学 > 综合资讯 > 机构新闻 > 正文
综合资讯

咨询热线:

400-072-5559
在线获取干部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备注:
联系客服

学起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发布时间: 2022-10-31 15:46:44   浏览次数 : 522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学起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蓝图已擘画,笃行不怠向未来。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西南政法大学部分专家学者聚焦“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畅谈大会精神的学习体会。

教务处处长、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王怀勇 教授

以价值塑造为主线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些要求为高等院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此,我们应当坚持以价值塑造为主线,牢牢把握教育的价值导向性,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培养塑造思想进步、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新时代大学生。

坚持以教育教学为支点,进一步推动新文科建设,着力打造特色通识课,丰富新文科课程体系,加强多学科融合发展、教学研究协同推进,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坚持以模式创新为引擎,注重以项目聚合资源、激发效能,持续探索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用好“实验班”“创新班”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实务部门在人才培养中的第二阵地作用,聚焦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

教务处副处长、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张春良 教授

勇于自我革命高质量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勇于、善于自我革命,以高等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一是贯穿主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培养学生既仰望星空,胸怀国之大者;又脚踏实地,体味民间烟火。二是立足根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高校人才培养应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本末、终始和先后规律,按全局与一域的关系统筹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三是面向未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们应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培养一大批胜任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抵定人才强国的磐石。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黄忠教授

以法学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法学教育兴则法治事业兴,法学教育强则法治事业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作为政法院校的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法学教育现代化的事业中。首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法学教育中,厚德重法,为培养德法兼修的现代化法治人才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发掘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法治问题,丰富和深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解,努力构建具有解释力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为培养国家急需的现代化法治人才提供智力保障。最后,与时俱进,加强法学与新兴前沿技术与学科的交叉融合,利用新兴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法治人才提供技术支撑。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徐银波 教授

教育工作者在“三位一体”创新实践战略中的使命与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新的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务必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砥砺前行,不辱使命。第一,对比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分别在经济建设部分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下部署人才建设要求、在社会建设部分阐述发展教育事业,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作为一部分加以阐述,凸显了新时代建设对人才、创新的需求,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第二,这更加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教育不仅关系民生,而且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表述顺序可见,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依靠、创新是目的,更加指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最终在于推动创新。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科技支撑!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林少伟 教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高校教师应当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甘奉献的高素质人才。“为师先修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首先应当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原则问题和重大事件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夯实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积极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事业,勠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法学人才,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教授、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青年学者 万江 教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二十大报告对人才建设给予了极高重视,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高等学校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并承担了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任,是现代化人才建设的主要力量,应当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等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强化理想信念建设,让广大青年有为国家、为民众、为社会贡献的情怀和格局,避免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一大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学科群,建设若干个全球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进一步强化高等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评价高等学校的主要指标,在财政投入方面予以倾斜。

法学院副院长、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青年学者 张吉喜 教授

学习报告明方向 担当奋进育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校需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第二,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第三,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坚持科教融合、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法学院教授、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22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得者 石经海 教授

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人才

目前,我国发展面临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的新问题、新矛盾、新风险、新挑战、新机遇。这要求,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数以万计的与此相适应的时代新人。因此,我们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战略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一方面,深入学习与深度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相关理论水平,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准确、把握透彻。另一方面,坚持好、运用好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教学课程设计、集体备课、课程讲授、学生指导、教学交流、教学研究等的全过程中,时刻把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

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梁坤 教授

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大学教师在工作中应当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激荡的宏阔背景下,努力为党、为国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此,应当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以德为先作为教育的基本导向,将德育深度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当中。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高水平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体系下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为此,应当着力打造一流的学术团队、推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建设一流的学科和专业,以此为依托造就高素质的一流人才。

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教授、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伏红勇 教授

深入领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地推进法商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为高校“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作为高校教师,未来的工作要首先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先学一步,深入细致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要结合专业特点,落实“法商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党培养“精商明法”的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要将“法商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教学、教研的全过程。时刻把落实党的二十大“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提升理论水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学实践,把“法商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经济学院教授、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青年学者、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鲁钊阳教授

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精神 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实际行动接续奋斗。在教学上,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教报国为己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创新型人才贡献毕生力量。在科研上,将踔厉奋发开新局,笃行不怠再扬帆。重视基础理论工作,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将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深度有机结合,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推荐文章
干部培训教育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72-5559删除。
干部培训教育网
全国高校党政干部培训、传统文化培训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主流知名高校和传统文化培训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给您实实在在的方便。

培训电话:

400-072-5559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蔚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ICP备1801763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000号     网站地图     XML地图
获取方案 在线咨询 培训电话
400-072-5559